Rolex机芯诞生地:biel从日内瓦驱车前往Biel(比尔)只需两小时,后者就是Rolex机芯制造工厂所在地。Rolex Geneva直到2005年才收购了这家位于比尔的企业,在此之前它属于其创始人Jean Aegler的后代。这是几乎完全实现品牌深度垂直组合的决定性步骤,它自行制造自己的所有机芯和所有重要机芯零部件,包括基本表坯底板、桥型夹板和日历圆盘。Rolex Biel总面积135,000平方米,几乎比Rolex Chene-Bourg-大两倍;这里也有自动化仓库储存系统,拥有46,000多个储存位置。在其它方面,比尔也非常像日内瓦总部:主要采用机器制造,与此同时手工加工在此也起到重要作用。仅在比尔一地就工作着大约2,000名员工。
除了上文提到的零部件,Rolex也在比尔制造一些只有在Rolex中才能找到的特殊部件,例如Chronergy摆轮、常规摆轮、Paraflex防震安全装置、硅制Syloxi游丝和铌锆合金制造的蓝色Paraflex游丝。
我在游丝制造部门可以近距离地观察,如何生产该部件:在一个炉子内必须带着护眼镜才能观察其内部,我看到两根铌棒和一根锆棒在2,500度高温下,如何加热煅烧在一起。先后发生三次熔化过程,在一天后融为一体。最终成品是一根还是灰色的“棒子”,然后通过多次延伸,挤压和多次加热等机械处理成型,由此改变了横截面的形状,它的直径越变越小。最终诞生了长达三公里的薄刃,它的横截面为0.05×0.15毫米。这个刀片被切割成20厘米的长段,卷起并加热煅烧,稳定其造型。然后在游丝的外部和内部末端焊接游丝中轴和游丝外桩的固定点,并且向上卷起弯曲外侧末端,制成Breguet末端弯曲。最终人们为每一个游丝搭配适合的摆轮。两种部件均划分为60个不同的等级:摆轮和游丝必须来自相同的级别,否则会产生明显的运行动力偏差。通过阳极氧化处理让Parachrom游丝呈现蓝色,这样它应该特别耐湿度变化,不会受到影响。
在我们的行程接近尾声时,我们参观了一个机芯组装单位,这里总计有十个这样的单位。类似于Acacias,在此也有不同的团队,他们自己管理和自行负责高效地工作。在我们参观的工厂车间内,组装以下机芯装置,包括Daytona(机芯4130)、Yacht-Master-(机芯4161)、Sky--Dweller(机芯9001)和Cellini Moonphase(机芯3195)
现在一切都必须完全准确,因为每一块Rolex机芯的运行值,在送到COSC之前,必须达到每天仅仅走快/走慢一秒钟。只有这样Rolex才能确保在日内瓦装上表壳后,手表才能真正达到“Superlative Chronometer(超卓天文台)”认证规定的每天偏差值走快/走慢两秒的标准。
离开最后一个工厂车间后,参观旅程准点结束,这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两天。在此期间证实了许多与Rolex相关的事实:一丝不苟地严格检控的大型生产过程,以此确保所有产品达到一贯相同的高品质;不断分析细节以寻求改良和优化;自动化占据大比重,尤其是大型仓库存储系统。我对于以下几点尤其感到惊叹:大量的员工人数,大量的手工工作,还有坚持检查管控,认为人类的眼睛是比机器更加值得信赖的源头——尤其当涉及美学标准时。
前往火车站的班车已经在工厂门口等待,登上车时,我扪心自问,什么时候才能再次踏入皇冠内部。
以上问题均由
手表维修中心提供,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。